Škoda 在 2023 年第三季中旬時,發表了現行麾下入門戰力群的週期間小改款資訊,包含掀背的 Scala 車系、以及 SUV 車格的 Kamiq 車系在內,而Škoda Taiwan 也動作相當迅速地,在 2024 年第一季就已經宣布即將導入國內市場,Scala 業已於 5 月中旬上市,緊接著在 6 月初,Škoda Taiwan 也展開 Kamiq 的上市前置作業,首波活動內容,就是展開媒體試駕活動,先行溝通、體驗 Kamiq 小改款的重點與魅力。

雖然此次 Kamiq 是隸屬於世代間小改款,但由於先前職務分配的關係,因此並沒有好好試駕過這款品牌入門休旅,這次的小改款成為與 Kamiq 首度親密接觸契機,而 Kamiq 的表現也多少超出預期;雖然產品定位是 SUV,但駕馭其中卻沒有太多 SUV 刻板印象,而小改款最重要的改變,就是在質感與細膩度的全面升級。

當代家族語彙的容光煥發、科技與質感的升級

整體而言,目前分別是品牌在轎車市場、休旅市場入門產品定位的 Scala 與 Kamiq,雖然外觀內裝仍舊有諸多不同設定規劃,但卻依循著相似節奏進行調整,小改款 Kamiq 一樣是採用了當代家族語彙元素,除了容貌進行細部調整之外,也升級更多科技配置。

小改款 Kamiq 延續與 Scala 相同節奏,小改款工程主要在於外觀內裝上的提升,並且導入了當代家族語彙,賦予更多的動感與細膩。

Kamiq 外觀造型其實是緣自於 2018 年的概念車 Vision X,在輪廓、車身鈑件摺線、頭尾造型等處,幾乎是完整移植了 Vision X,小改款 Kamiq 則是在如此基礎下進行小針美容工程,整體視覺呈現更偏細膩;採用分離式頭燈組設計,最上層的晝行燈在小改款後變得更緊緻,但序列式效果卻更顯順暢,而下方頭燈組則是換上了 Matrix LED 智慧型複眼燈組,而在下方氣壩內側上緣則是增列了 LED 前霧燈。

車身尺碼部分,小改款 Kamiq 維持與原先相同,車長 4,241mm、車寬 1,793mm、車高 1,531mm,以及 2,651mm 軸距設定。

仔細看水箱護罩會發現與小改款前有些微不同,折角更多來勾勒精細度,同時水箱護罩內的直柵飾條也更趨工整,重新調整過的前保桿營造出運動化氛圍,並且採用蜂巢格網的前進氣柵,層次更顯豐富之於也增添了專屬辨識感。

外觀造型上的改變,從前後保桿造型的重新設計,並換上更加運動化的妝點,成為重要辨識的環節,而頭尾燈組的變化更趨於科技,賦予更豐富的進化感。

車尾線條輪廓或許第一眼看過去似乎變化不大,尾燈輪廓與小改款前相仿,但換上的全 LED 尾燈內,有著動態序列式 LED 方向尾燈,提高整體辨識程度,下方的 LED 後霧燈也做出調整,後保桿與前方一樣都重新設計,更符合 SUV 的粗獷風格,視覺上立體層次豐富之餘,也增加更多運動化氣息。最重要的,就是車尾中央的Škoda 銘牌換上全新品牌識別版本。

車室空間格局整體而言,與小改款前是相同配設定,10.25 吋數位儀表加上 8.25 吋觸控螢幕,但在視覺與觸覺上藉由飾材運用變化,帶來整體質地的升級。

進入車室空間後其實有著熟悉感,因為整體配置與已經國內上市發表的小改款 Scala 相同,附換檔撥片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,10.25 吋數位儀表加上 8.25 吋觸控螢幕,中央出風口下方的空調操控面板,在小改款做出配置調整並增添風量調節按鈕,再往下則維持著無線手機充電槽、兩個 Type C 插孔的設定,與 Scala 相同的,是 Type C 插孔的功率都提升到 45W,而在車內後視鏡旁的 Type C 則維持 15W 設定。

Škoda 在這次車室空間內所新導入的,是名為 Suedia 的材質,觸覺與視覺上都與麂皮相仿,直接讓駕駛座艙在質感上有著大幅提升。

Kamiq 車室空間在小改款最重要的變化,就是配置了名為 Suedia 的飾材,這項運用在車門內側飾板、前臺總成等處的飾材,在視覺與觸覺上都與麂皮質感相仿,搭配 LED 車室氛圍燈的運用,以及座椅導入黑色 Suedia 材質與真皮混搭運用,整體艙室內的質地拉抬不少,視覺和觸覺都能直接感受到升級。

廣  告

成熟的傳動配置,不似 SUV 的駕馭特色

小改款 Kamiq 除了在內外妝點進行調整,並且藉由更多科技、飾材用料的提升來提升質感,車身尺碼設定上並未有所改變,仍舊是維持著車長 4,241mm、車寬 1,793mm、車高 1,531mm,以及 2,651mm 軸距設定,車室空間表現也維持相同,車尾行李廂基礎容積 400 公升,後排座椅翻摺傾倒後能打造出 1,395 公升最大容積。

Škoda 原本就在空間設計運用上有其優勢,這也讓 Kamiq 這輛 SUV 擁有出色空間,同時延續原先諸多設計巧思,行李廂左右掛物勾、行李廂照明、雙層行李廂底板,以及隸屬售服配件的行李廂活動魔鬼氈固定器、後行李廂置物格網等配件,讓空間運用更具靈活特性;此外,後排空間還增添了前座椅背手機收納袋功能,也是考量到乘車便利舒適的設計。

kamiq 車身尺碼維持與小改款前相同,而空間表現也同樣維持既有的寬敞性,這也符合Škoda 原本在空間設計上就相當出色的品牌魅力。

從後排乘座空間、到車尾行李廂空間表現等,甚至於最明顯的外觀造型,清楚展示著 Kamiq 休旅戰力的產品初衷,但行駛在臺東海岸線時,起初沉迷在東部美景與海濱風光所帶來的優閒,後來猛然發現,駕馭著 Kamiq 的時候並不覺得這是一輛 SUV 車款,反而更像是開著一輛掀背。

Škoda Taiwan 在先行提供給媒體試駕體驗的,清一色是 Kamiq 1.5 TSI 車型,搭載一具實際排氣輛 1,498c.c.的 1.5 升渦輪增壓引擎,動力數據分別是 150 匹最大馬力、25.5 公斤米最大扭力;Škoda Taiwan 並沒有溝通小改款 Kamiq 國內編成設定,但應當會是維持與小改款前相同,入門由 3 缸的 1.0 升 TSI 動力擔綱,而高階則是此次試駕的直列 4 缸 1.5 升 TSI 引擎。

Kamiq 小改款動力配置上與小改款前相同,都是 1.5 TSI、1.0 TSI 兩種動力選擇,而Škoda Taiwan 在上市前的媒體試駕活動中,僅提供高階戰力的 1.5 TSI 車型。

這具已經廣泛運用在Škoda、甚至也是 Volkswagen 集團常見的動力單元,給人相當成熟的表現,搭配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的組合,檔位銜接其實相當順暢而沒有太多不適,扭力輸出的峰值落在引擎轉速 1,500 轉至 3,500 轉之間,悠閒行駛於東部濱海公路上沒有絲毫拖泥帶水;如果選擇運動的駕駛模式,並且將排檔桿向後再撥一次進入 S,動力輸出能夠更加延展,支援駕駛人想要更運動化的樂趣時光。

Kamiq 傳動組合給人相當成熟的感覺,而底盤設定則是帶來十足的「跨界」特性,並不會有著傳統 SUV 高重心的專屬調性,更突顯了都會休旅的魅力。

而不論是在濱海公路上的優閒行進,或者是山區路段的來回奔馳,Kamiq 操控表現並沒有傳統 SUV 的明顯高重心擺動,反而更近似於掀背車款所呈現的穩定,因此面對連續左彎右拐的路線,反饋給人相當俐落的體驗時光。

Kamiq 頂規車型搭載的 1.5 升渦輪增壓引擎,動力數據為 150 匹最大馬力、25.5 公斤米最大扭力,搭配的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,有著不錯的順暢性,搭配不同駕駛模式組合,對應日常的用車環境相當足適。

Škoda Taiwan 在試駕活動過程中,並沒有特意溝通 Kamiq 小改款國內上市節奏與期程,也沒有透露配備設定資訊,但不難推估應當會在 6 月底前於國內發表,而小改款主要變化集中在質感、科技配置等處的升級,如果價格維持在與小改款前相仿的 100 萬左右入門設定,就能夠確實達到強化產品競爭力、同時提升產品新鮮度的目標。

Škoda Taiwan 在此次媒體試駕活動中,先行提供即將推出的 My Škoda APP 進行體驗,預計這套系統有機會能在下半年,正式提供給予車主進行使用。

另一項值得關注的部分,是Škoda Taiwan 也特別在產品介紹時,溝通自家的車聯網功能:My Škoda APP,雖然目前還沒有要立即推出,但在此次試駕的小改款 Kamiq 車上卻都有配置,可以說是「搶先體驗版」。My Škoda APP 主要就是提供經銷商資訊、維修與保養預約、聰明小幫手 (車輛即時資訊)、車款資訊、以及產品科技與品牌相關事宜的聰明故事等項目。

簡單來說,除了預約維修保養、車輛相關資訊之外,應用程式甚至還可以設定超速警示、車輛位置等資訊的運用,功能其實相當豐富;智慧行動裝置與車輛的串聯功能其實並非新聞,而隨著台灣福斯集團積極將串聯功能導入國內,其實也可以感受到在數位化上的投入,最關鍵的,就是能夠與電動車款有更多連結,同步也帶來更多便利性與深化人車之間的串聯。